解决充电焦虑问题三大派别,谁优谁劣?

创建时间:2024-06-05

 

过去人们追求长续航车型,是在充电基建布局羸弱情况下诞生的一种权宜之计,但随着快充充电设施的不断进步和完善,高制造成本的它很容易被淘汰,目前各大车企品牌发布新车续航能力均维持在600km左右,行业从技术角度上提升了充电速度、拓建充电基建设备密集度,缩短充电时间,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。

车企技术的不断进步,电池能量密度提升,BMS能量控制架构更加先进,有效分配拒绝电量浪费,同时电驱系统集成度更高,热泵、电池温控系统也逐步成为标配,使得大家不再追求虚高的长续航车型了。

那么,充电效率的持续提升和完善是目前亟需解决的。扩大电池容量、换电、快充都是为实现电动车更快捷补能的方式,其中,扩大电池容量在上文描述中已被否决,虽然它具有储能效率高、充放电倍率性能好、使用寿命长、承载高负荷性能强的优势,但直接生产成本增加、车身重量增加、技术成本高、维修保养成本高,很难让消费者选择此产品。

高压快充是现在市场上普遍的充电方式。对于充电桩而言:充电时间(h)=电池能量(kWh)/充电功率(kW)功率(kW)=电压(V)*电流(A)因此,减少充电时间必要增大充电功率,而充电功率由电压和电流共同决定所以想要缩短充电时间,有两种方法:大电流、高电压。高电流模式目前推广程度低。高电压模式是车厂普遍采用的模式,除减少能耗、提高续航里程外,还有减少重量、节省空间等优点,也符合整车高集成化和轻量化趋势,充电端行业标准化易达成。

除此之外,市面上还有一种为电动车快速补能的方式:换电。与快充相比,换电更加快捷方便,而且它能降低电网负荷,对充电和电池技术要求较低,换电站统一管理电池,维修保养更便捷。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,需要极高的电池标准化程度,目前各大车企采用的电池规格不一,很难实现全部统一,推广也有难度,不符合整车集成化趋势。所以,换电只适用于部分车型,不能大规模投入建站。

基于以上对比这三种方案,快充或为较优补能方案,能为用户快速解决续航焦虑。当然,它也存在还需要攻克的难题:初期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,电网用电管理等需相关政策完善,行业仍在不断演进,未来,大功率快充将成为全球快充标准化。

安德普直流充电桩,充电功率在20-240KW,适用多种场景和用户需求,快速为新能源汽车补能,实现即插即用、RFID刷卡、扫码充电、密码充电四种方式解决用户充电难题。

 

注:以上图源网络

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解决充电焦虑问题三大派别,谁优谁劣?